用高純鐵精礦粉生產還原鐵粉目前在我國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在我國具有廣泛的前景。
1.歷史的必然。用于生產鐵粉的軋鋼鐵鱗存在著來源范圍小,化學成分波動大,質量差,價格高等問題,因而用超純鐵精礦粉作為原料生產還原鐵粉的緊湊、短流程是我國今后生產鐵粉的主要工藝之一,開發用還原鐵粉新工藝技術成為歷史的必然。
2.資源條件。我國的資源條件適合發展該工藝。首先我國煤炭資源豐富,已探明的儲量大約7000億噸,煤種齊全,分布廣泛,并且適合該工藝的鐵礦資源也很豐富,例如山西左權、遼寧本溪南芬、冀東地區產有大量優質的磁鐵精礦粉,平均擁有5萬噸-10萬噸的生產能力,且結晶顆粒大,易磨易選。而選礦精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為鐵精礦的進一步提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外,我國早在鐵精礦提純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天津地質研究所于1997年通過工業試驗,成功選出總鐵含量大于71%、氧化硅小于0.4%的鐵精礦,遼寧北票鐵礦公司于1996年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建成了2萬噸的生產線,鐵含量大于71.5%,氧化硅小于0.2%,本鋼也在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因此這種資源特點和先期工作為我國高純鐵精礦粉生產還原鐵粉創造了條件。
3.市場需求。隨著我國粉末冶金機械零件工業和汽車制造工業的發展,對鐵粉需求量迅速增加,據資料統計,每輛汽車單車國產粉末冶金零件重量從3.6kg左右增加到5kg左右,而粉末冶金機械零件的應用從42%升至55%左右,在磁性材料方面的應用大約在2萬噸左右,加之礦漿還原-軋制帶材或箔材等新工藝的出現,不僅拓展了其用途,而且需求量也越來越大。
總之,目前我國用高純鐵精礦生產還原鐵粉的技術已進入穩定發展的新階段,還原鐵粉將成為汽車工業生產不可缺少的部分,很大程度上用來解決我國高強度、高密度機械零件大量進口的問題,而國外先進技術、先進設備的引進更進一步的推動了它在我國的發展。